- This topic has 13 則回覆, 10 個參與人, and was last updated 14 years ago by
智宭.
-
作者文章
-
2011-09-21 1:11 下午 #76772
智宭
參與者哇~~果然社團臥虎藏龍阿!
竟然可以欣賞到 99年度音樂比賽北市賽第一名及全國比賽第一名 的音樂表演
上課學到肢體語言的奧秘又能聽到美妙音樂~真是好享受!!
^__________^2011-09-21 1:23 下午 #76770建昇
參與者在社團竟然可以欣賞到世界名曲.真的太幸福了.再忙也要早點到.晚一點可能會沒位置坐.公關組長妳太厲害了.給妳第一名..
2011-09-21 3:13 下午 #76768繼緯
參與者看到這麼誘人課程預告又有音樂可以欣賞,真是太讚拉~
2011-09-21 4:06 下午 #76766志羽
參與者在社團可以聽到全國冠軍的表演ㄟ
好棒~~2011-09-21 5:38 下午 #76764武勇
參與者哇!健言社越來越多元了!大家真的很幸福!
期待明天的課程,也祝上臺得社友有精彩的表現!
公關組/教育組…辛苦啦!2011-09-22 7:59 上午 #76762燕琪
參與者感謝公關組的課程預告,好用心喔
而且明天最期待的一件事情之ㄧ就是看到我的小主人要表演
感覺要準備拉炮之類的,哈哈
不用到國家音樂廳就可以聽到高水準的演奏。哪裡有這麼好康的事情呢?
就在台北市健言社啦2011-09-22 10:08 上午 #76760公關組
參與者補充說明
李翊及同學們的表演時間約10~15分鐘
他們預計8點從小巨蛋出發,8點15至20分到達社團
提供流程給社長及今天主席參考:
1.上半場TM結束後,請先做社務報告
2.進行社務報告前,前面講台請先備妥四張椅子,讓同學們可以先就位準備
3.貝多芬弦樂四重奏表演時間約10分鐘,若有安可,會再加奏一曲”神鬼奇航”2011-09-22 11:38 上午 #76758公關組
參與者今晚弦樂四重奏的來賓如下:
Volin I(小提琴一) 溫之浩;
Volin II(小提琴二) 李和維;
Viola (中提琴) 李 翊 ;
Cello (大提琴) 朱芷儀。2011-09-22 12:41 下午 #76756駿
參與者….‧好難得的音樂會 讚
..提昇您的欣賞力.就在今晚看”聽眾”–表現–
…定下心 坐好位 聆聽 細品 尊重…..
….起立鼓掌….就看您的2011-09-22 12:42 下午 #76754駿
參與者….‧好難得的音樂會 讚
..提昇您的欣賞力.就在今晚看”聽眾”–表現–
…定下心 坐好位 聆聽 細品 尊重…..
….起立鼓掌….就看您的2011-09-22 11:34 下午 #76752則源
參與者很久沒有現場聽到演奏了
之前是大學時代去聽管絃樂社的成果展
現場聆聽 超讚!!
社團真好^^2011-09-23 9:38 上午 #76750志羽
參與者有人把昨晚精彩的演奏放在youtube上ㄟ
不知道是誰放
但是聽現場的還是比較好:P2011-09-28 11:49 上午 #74564公關組
參與者9月22日(四)為119期第二週會內會,課程預告如下:
上半場TM訓練主題為「我的~~之旅」,無論是旅遊、生活或工作上重要的經歷,一段對自己有著特殊意義的歷程,可以是實際的遊記,也可以是一段過程。
中場休息時間,邀請李翊社友及他的三位同學帶來弦樂四重奏,曲目是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18,C小調第四號,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。李翊社友及他的同學們雖然只是國中生,但英雄出少年,他們已經在許多的音樂比賽中得名。分別得到99年度音樂比賽北市賽第一名及全國比賽第一名,更獲邀在台北花博、小巨蛋等場合演奏。
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對談內容以外,彼此間也交換了肢體動作、臉部表情、聲音腔調等大量訊息,而且這些訊息會將不可說的內心想法表露無遺。非語言溝通理論乃美國加州州立大學(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)心理學教授艾伯特‧麥拉賓(Albert Mehrabian)提出的研究結果,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五五%取決於肢體語言,聲音腔調占三八%,至於談話內容僅有七%的影響力。此項研究資料顯示「光靠一張嘴成不了事」。即使將再多的商業文書範例背得滾瓜爛熟,成功率也只達七%。相反地,將焦點放在比重高達九三%的要素上,亦即外表、肢體語言與說話技巧,才是溝通表達高手的最佳捷徑。故本週會內會下半場教育訓練,將邀請本社第105期執行副社長 林劍鑫講師說明「動作大解放-肢體訓練」,為大家解說肢體語言的奧祕以及如何自我訓練。
本週會內會活動精彩,請社友們千萬不能錯過!
119期公關組全體幹部敬邀2011-09-28 11:49 上午 #76748淑惠
參與者100%的口語表達力=55%的非語言訊息+38%的聲音表情+7%的語言訊息
摘錄自《聲入人心—教你如何洞悉人性、說話動聽》(方智出版)
作者/周震宇
愛因斯坦有句名言:「只有兩種人不需要打點自己的形象,一種是nobody,一種是somebody。」而絕大多數還在職場打拼的人,則剛好介於nobody和somebody之間,都需要專業形象。
所謂的形象,是透過視覺(長相、身材、表情、整體造形、肢體動作)、聽覺(聲音、遣詞用字、表達風格)、觸覺(肢體接觸時的感覺、服飾質感)、嗅覺(身上的氣味),以及這四種感官綜合起來在內心所產生的感覺與印象所形成的,它是一個立體的感受,釋放的感官訊號越多,別人就越容易銘記在心。
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芬‧朱伯特(SvenJoubert)在發表一項關於阿茲海默的研究時表示,一個人的名字、聲音或臉部特徵都會引起「語意記憶」,「我們一生都在收集這些資訊,有了這份記憶,我們才能認識這個人。」
認識一個人需要花多久時間?瞭解一個人又要花多少時間?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相處和觀察,我們只能憑著短暫交會所留下的印象、所蒐集到的資訊來判斷對方。我們怎麼看別人,別人就怎麼看我們!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. C. LA)的心理學教授亞伯特·梅拉賓(Albert Mehrabian)曾經做過一個口語表達的相關研究,並且歸納出著名的『7/38/55定律』:
訊息透過口語面對面傳遞時,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是同時存在的,聽者打分數的依據有55%是從外表、穿著、儀態、肢體語言、表情……等「非語言」而來的,其次的38%是從說話的語調、聲音的表現方式、咬字發音……等「聲音」而來的;而說話的內容,也就是「語言」本身只占7%!
意思是說,如果沒有搞定55%的非語言訊息和38%的聲音表情,說話內容就只剩7%的影響力;換言之,妥善管理55%的外表和38%的聲音,可以讓語言的影響力從7%一路漲到100%,表達溝通的效果會讓你更加滿意。
比如求職或轉職面試,學、經歷在面試官心中只有7%的影響力,有高達九成的面試官第一眼會先看求職者的外在形象,先打第一關55%的「非語言」分數;接著從求職者的自我介紹、對談互動中打第二關38%的分數–聲音,最後面試官會把這些視覺和聽覺印象整合起來,對照履歷表中所寫的內容,看看是否對得起來。如果履歷表看起來很顯赫,但形象和聲音並沒有表現出專業感,雀屏中選的機率就相對降低。
另外一個常見的狀況是提案簡報,除了做足簡報內容的準備,像企劃書、投影片…等(7%)、根據場合穿著適當的服裝、展現合宜的肢體儀態(55%)之外,最好能夠在正式上場前先做聲音表情的演練,包括一個能立刻抓住聽眾耳朵的開場白、引人入勝的內容說明、簡單卻強而有力的結語,以及自信地回答現場聽眾的發問,這些部份用心做好,就能再多拿38%的分數。 -
作者文章
- 抱歉,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