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善用道具以外更應慎用道具!”
如果一小時的演講是精彩的20個3分鐘的短講,那麼,該帶多少道具才夠呢? 又該準備哪些道具才能更有梗有效果呢? 答案很簡單!上天已經給了我們最適合也最完美的道具 ~ 說話語調和肢體表情。這就像是有人給你一把吉他,你要學習怎樣才能彈奏出好聽的樂曲一樣的道理。
昨晚參加台北市健言社的課程學習,有一位講員談到鬼屋探險之旅時,順勢拿起一張A3的圖片秀出該幢“鬼屋”,這讓我想起簡報者用投影片講解說明時,習慣以圖釋義的手法。
然而,簡報者會藉100吋(更大)的投影畫面以刺激觀眾的視覺,A3圖紙的畫面只適合在5~10人近距離時的分享使用,道理很簡單~看得清楚,有FU!對30~40人的教室場合而言則意義不大,不但中後排的人看不清楚,此一道具反成了干擾,不但影響聽眾們的聆聽,也使得講者手忙腳亂地抽翻圖片失去演說的流暢度。健言社的演說訓練比較著重在口語和肢體上的表達功夫,所以並不鼓勵講者使用投影機設備,因此在描述事物上就要訓練自己能用口語聲調說出畫面,並用肢體表情營造情境而感動觀眾。
到健言社來學習演說表達,我始終是一本初衷、忠於原味!好好地從基本功下手,練就自己老練沉穩的“道具”(口說&肢體),展現你自在自信的舞台魅力吧!一起共勉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