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好文欣賞]–名主持人于美人的說話術 from 商業週刊

正在檢視 4 篇文章 - 1 至 4 (共計 4 篇)
  • 作者
    文章
  • #73380
    個人頭像鼎凱
    參與者

    “健言之花”找的文章不錯哦..
    連于美人都要學習口才
    那我們更是要謙虛學習..

    #73378
    個人頭像祥明
    參與者

    謝謝宛玲的分享!
    這篇文章明確地歸納出一個結論:”以對方為主體”正是有效溝通之不二法門
    在TM訓練以外
    我們平時的溝通可以秉持這個原則
    多加運用
    親愛的鼎王:
    “健言之花”是小楊桃
    我們宛妹則是名聞遐邇的”健言正妹”
    身為社拓副組長
    居然搞錯
    該當何罪?
    算了~健言社是容許犯錯的地方
    只要下次請我們喝”史塔巴克”就饒了你

    #73376
    個人頭像鼎凱
    參與者

    謝謝小明的澄清
    下次不會搞錯了,
    不然以我們健言社美女如雲的社團,
    有時真得會叫錯人..

    #69026
    個人頭像宛玲
    參與者

    即使已是身經百戰的溝通高手的于美人,還是不斷從經驗中學習調整。
    無論幕前、幕後,本名于耘捷的于美人,總在第一時間用言語直搗人心。去年三月底,于美人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講課,老師邊談邊抽菸,一堂課結束,南懷瑾問學生:「菸味會不會太重?」坐在第一排的于美人立刻說,「一點菸味都沒有。因為春風一陣一陣吹。」南懷瑾笑了。
    現在回想起這一段,于美人得意之情溢於言表,「那種語言高來高去,只有我們兩個人意會,感覺多爽!你知道嗎?」
    補習班老師出身的于美人,機靈犀利,過去主持節目,總是予人愛表現、不留餘地的感覺,現在的她,雖然仍有賣弄口才的本事,但已內斂許多,並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;這是一連串碰撞與修正的結果。
    童年被欺負,養成把語言當武器
    由於父親在于美人不滿週歲時便因肝硬化過世,她從小成長於單親家庭,當時仍屬異類,鄰居小男孩常故意問她:「恁爸呢?」她除了快步走開,根本不知如何是好。六歲時,有個小女孩嘲笑她:「恁爸呢?」于美人氣得揮拳揍她,沒想到對方找了兄姊回來報仇,哥哥二話不說賞了于美人一個耳光,然後兄姊一起對她說:「恁爸呢?」
    「我嚇得半死,但也不會跟我媽講。單親家庭的媽媽能夠讓你吃飽穿暖就不容易了,還管你這些東西。」于美人回憶,「被欺負完了,就一巴掌而已,事後想想也還好啊。事情沒有你想得那麼可怕,只要你面對。」
    但童年的不愉快經驗,奠定于美人日後說話的基本態度:語言是在互動時保護自己的「防禦性武器」,無論罵人或誇人,說話所傳達出去的資訊和情緒,都必須要讓對方有感覺。
    大學畢業後,于美人到補習班當老師,她看到許多菜鳥因為缺乏經驗、被學生噓下台,暗自警惕,她必須討生活養自己,沒有失敗的權利。
    補習班教書,學會強效表達與應變
    于美人把名師的課程錄下來,回家反覆聽,分析他們的教法,找出可以讓學生在厭倦前記住內容的方法。
    首先是「精準」,每段課程必須濃縮在十五分鐘裡,因為超過十五分鐘,人的注意力便下降。其次是「抓重點」,因為時間短、又要好記,一定要把內容歸納成幾大重點,學生才記得住。最後是「說故事」,融入自己生活經驗,或講幾個笑話,都比照本宣科更能深入人心。
    「我得在很短時間內大量閱讀,有時候來不及讀,第二天就要教了,被學生問倒,我會說『國學浩瀚,老師也只知道滄海之一粟,明天回答你。』然後回家趕快找答案。」一千三百多天與學生反覆對話的過程,她學會強效表達與臨機應變。
    當主持人,衝撞出傾聽的同理心
    一九九五年,于美人被葛福鴻挖掘進入電視圈,她直覺認為當主持人要多說話,才能讓電視台感到物超所值,於是常搶話、打岔、自說自話,沒想到,卻因此經常受傷。怎麼辦?「直接被人撞過幾次就知道方法了 。」于美人說。
    第一撞:留白給來賓
    一九九七年,于美人與趙樹海主持談話節目《C-club名人三溫暖》,于美人照樣多話,一段時間後,有天在錄影後,趙樹海把她帶到旁邊,悄悄跟她說,「要讓來賓多發揮,千萬不要急著表現自己,把所有想講的話在一集節目裡全部講完。」于美人才發現自己錯了。
    但習慣不是一天、兩天就能轉變,一開始于美人很容易不自覺便開始多話,趙樹海會在錄影過程中,用表情暗示她何時該停止。經過不停的提醒,她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話鋒,留白給來賓。
    第二撞: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
    有一回,于美人在節目中採訪周丹薇,當時周丹薇已息影五年,是以生技公司董事長身分受訪。半途,于美人用見獵心喜的語氣問周丹薇:「請問妳哪一段感情才是真愛?」周丹薇愣了一下,但仍微笑答:「當然是現在這一段。」下台後,周丹薇立刻跟于美人表達自己是已婚婦人,這個問題令她難堪。
    「那是我進入演藝圈最黑暗的一天,非常沮喪,甚至想離開電視圈,」于美人說,從此以後,她開始提醒自己,問話之前先思考幾秒鐘,話再出口;如果還是說錯,一定馬上道歉。
    第三撞:學習理解憤怒的原因
    于美人最近的一次衝撞,是來自九歲兒子Max。
    Max個性叛逆、愛生氣回嘴,經常惹得于美人大動肝火,甚至脫口而出:「你氣什麼?給你吃、給你穿、你還氣什麼?」但都得不到兒子正面的回應或反省。有一回,于美人找兒子班導師討論,該怎麼樣疏導兒子的性格,老師告訴她:「你不要專注在他生氣的表象,應該協助他表達,找出憤怒的原因。」
    之後,Max每次發脾氣,于美人就等自己冷靜下來,再問他為什麼發怒,「給他機會妥善表達『我感受不舒服』或『我需要你的幫忙』,有助雙方溝通。」于美人說。
    「不只家庭,我覺得在職場上,我們不只要表達意思,也要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憤怒;太多人沒來由的對自己或對別人生氣,事情也沒有做得比較好。告訴對方『我受傷了』不是示弱,而是必須的表達,」于美人認真的說。這頭獅子,即使已是身經百戰的溝通高手,還是不斷從經驗中學習調整。

正在檢視 4 篇文章 - 1 至 4 (共計 4 篇)
  • 抱歉,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