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點告訴我

正在檢視 2 篇文章 - 1 至 2 (共計 2 篇)
  • 作者
    文章
  • #78169
    個人頭像網路組
    參與者

    為何需要傾聽呢?
    傾聽,是瞭解對方所關心的事;是瞭解對方的需求;是接納別人的建議;讓思維更寬廣,使生活中,因為傾聽而更加和諧、豐富、有樂趣,並且獲得解答.
    傾聽,是要正確瞭解別人說的話,來幫助自己做出適當的回應.
    一個好的傾聽,有兩個好處,讓說話著覺得受重視,使聆聽著有足夠時間做出適當回應.
    哪些人需要傾聽?
    一般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傾聽.
    在台下觀摩的社友;T.M.訓練的講評、總評;業務員聽取顧客的需要;聆聽各式主題的演講以獲取知識者;
    擔任志工關心聆聽老年人說話;老師聽取瞭解學生疑問;心理醫生瞭解病患痛苦;
    員工參與公司重要會議;想要說服對方者;聽好朋友要告訴你最新的八卦或秘密,等等.
    傾聽時應注意的事項?
    要有充滿期待傾聽的精神,表現出活力、專注力,精力充沛的樣子.
    在聆聽過程中,遇有批評或帶有對立性的語言,不要急著打斷對方的說話,來反駁對方證明你才是有理的,不仿耐心聽完對方的說話之後,
    對內容有完整的瞭解,在來加以說明,會有更充分完整的溝通,這樣就不會影響自己的傾聽,也不會影響說話者的興致和對你的印象.
    如果你的領悟力很好,在對方還未說完話之前,而你就已經知道他全部的意思,仍應保持熱情,良好的態度.
    對於對方的說話,讓人覺得沒有任何意義,浪費時間,就可以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,來轉移對方說話的興致.
    要表示對於說話者內容的理解,可以說”是”、”對”、”很棒”、”我瞭解”,等等來表示認同.
    說話者在徵求聆聽者意見或稍作停頓時,就可以對內容表達意見並且給予反駁.
    對於說話者的說話內容,聆聽者要融入內容,並做出應有的情緒與肢體反應,像是有趣的就笑,疑惑的就皺皺眉.
    當對方欲言又止時,可以適時插話並且做個提問,插話可以鼓勵並引導對方有方向的繼續說下去,提問表示自己不僅有聆聽,還有經過一番思考,並非隨便贊同對方的話.
    對於心情不好的朋友、同事或客戶,孤獨的老人,是需要有人,用心的傾聽和適當的附和來疏解負面的能量.
    傾聽時非語言反應有哪些?
    在傾聽對方說話時,如果內容引起我們的興趣,則大腦的潛意識,會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感興趣的非語言訊號動作:
    目光的接觸:眼睛溫和自然的直視對方.
    身體向前傾:不想錯過說話者,所說出的每一個字詞.
    會模仿說話者的動作:表示認同說話者.
    肢體會開放:會將交叉的雙手雙腿或緊縮的身體打開.
    經常重複點頭或微笑:讓對方感受你的回應並且樂於繼續說下去.
    另外短暫的沈默:表示對說話者的內容在進行思維,雖然變的安靜,會讓人有些許的不自在,但卻是有助於說話者繼續說下去.
    請社友在台下聆聽時也能適時給予上台者非語言的反應例如鼓掌,讓每位上台的社友都能感受到你非語言的鼓勵喔!
    傾聽有哪些禁忌呢?
   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才能耐心的聆聽,正確理解說話者所要真正表達的核心價值,以做出客觀合理的判斷.
    談話中,不要急著想要提出建議,去思考說話者應該要怎麼做,這樣會讓你聆聽的專注力降低也易曲解對方的真正意思,而是應該要好好專注聆聽.
    不要在談話中隨意插嘴,因為會打斷說話者的思考邏輯,分散說話者的注意力,而達不到你想瞭解對方的的目的.
    進行談話中,傾聽者不應一直保持沈默,讓說話者單方面的唱獨角戲,感覺不受到重視,必須做出適當的簡答與肢體來回應,達到雙向的交流.
    當T.M.訓練進行時,不要隨便發出聲音,去干擾正在演講的人員,並將手機改成靜音或關機,才能有安靜聆聽的學習環境.
    傾聽,不僅要聽懂別人說什麼,還要能聽出說話者,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涵;不只是單純聽聲音的傳遞,要能聽出聲音所表達出來的情緒和感情.
    美國傑出發明家富蘭克林曾說:在言談中,用耳朵比起用嘴來,會得到更多,我堅持把沈默變成一種美德來培養.
    資料來源:台北市立圖書館/新北市立圖書館
    口才靠訓練 學習是關鍵
    台北市健言社歡迎您的加入

    #80355
    個人頭像念慈
    參與者

    很棒的分享內容耶…
    而且正好講到我上次在閱人能力訓練中…
    沒機會講到的部分
    大家可以好好的看看這篇喔…

正在檢視 2 篇文章 - 1 至 2 (共計 2 篇)
  • 抱歉,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