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了楊迺仁老師的「申論與結辯技巧」課程,收穫良多,對我來說雖然斷斷續續接觸辯論有七年的時間,但是前幾年都是在摸索,而且每個老師授課的方式不一樣,程度又較高,所以對我這個新手而言一直搞不清楚辯論,還是把他跟爭辯混在一起,直到聽過黃執中老師的課程,好像比較能抓住辯論想要教會我們的是「思辨教育」,也就是作為大腦的守門員,它是一個可以運用在生活的工具,所有辯論場上的規則、方式其實都是假辯論,實質是訓練我們的頭腦;而今天聽完楊老師的課程之後,讓我有更深的領會,尤其他說「辯論要學的生命三題-墮胎、安樂死、死刑」對我是個震撼彈,我從沒想過什麼生命三題,只是把這些辯題當作是一個題目,甚至是有點老掉牙不太想碰的題目,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,老師沒來得及做深入的解釋,但我開始去思考這件事情,是不是每個辯題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探討,去挖掘自己看事情的盲點,或者對生命的看法,尤其生與死一直是人世間的大學問,如何在這當中做出最適當的選擇的確考驗我們的智慧。
老師講到說服的技巧「動之以情」、「服之以德」、「說之以理」其實不只在辯論中可以使用,在演講,生活、工作中都能用,雖然對辯論來說我還只是個門外漢,以粗淺的認知想說是不是學懂了辯論,其實就能搞定人生中六七成的溝通了呢!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XD